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深度 >

跨湖桥遗址是怎样的遗址?跨湖桥遗址有哪些出土文物?

跨湖桥遗址是怎样的遗址?

跨湖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西南约4千米的城厢街道湘湖村,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

跨湖桥遗址面积3万余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跨湖桥遗址埋藏于古湘湖湖底,底层略低于现在的海平面,文化层分为9层,堆积最厚处仅12米,但上部覆盖的青灰色湖泥淤积层厚达46米,因此遗址的动植物遗骸及骨、木器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经过1990年和2001年两度发掘,遗址被考古专家证实,其存在的时间距今已有8000年,是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跨湖桥遗址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湘湖村,因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据碳-14测定,年代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稻谷米及形制别致的各种陶器,另有堪称“中华第一舟”的7500年前的独木舟。其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遗存的茎枝类草药对研究中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独木舟外,跨湖桥遗址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漆弓、中国最早的“草药罐”、中国最早的慢轮制陶技术、中国最早的水平踞织机、中国最早的甄、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栽培稻、江南地区最早的席状编织物、南中国地区最早的彩陶、南中国地区最早的家猪——所有这些赋予萧山的是漫长八千年的人文历史底蕴,当然,也让浙江的文明史整整提前了一千年。

跨湖桥遗址有哪些出土文物?

独木舟

2002年11月22日,在跨湖桥遗址考古探方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长5.6米、近乎完整的独木舟。有考古专家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独木舟船头朝东北,船尾向西南,非常狭长,接近船尾有一小部分因为砖瓦厂取土而被截掉。船现长5.6米,船身最宽处为53厘米,船体深20厘米,船帮有部分被损坏,因而宽窄不一。在船体凹面内,有多条支撑横木的痕迹。

陶器类

跨湖桥遗址出土陶器类有釜、同足盘、幽足盆、罐、钵、甑等。器形以圜底、圈足器为主,不见三足器。纹饰有彩绘、镂孔、戳印、拍印、刻划、泥点等多种,彩绘一般施于豆(罔足盘)的内底与圈足、罐的肩腹部,拍印(压印)纹除绳纹外,还有力格、菱格纹,极为罕见。除部分釜、甑类炊器为夹砂质及偶见数片夹蚌陶,余均为较细腻的泥性夹炭陶。陶器的制作大多器壁匀薄、造型规正,部分双腹豆的内外壁、钵盆的内壁漆黑光亮,极似运用轮制技术。

骨器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骨器有耜、镖、镞、哨、针、匕、簪、烈尖叉形器及一些功能不明的复合工具。骨耜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作,端部有圆型捅7L用以装柄,其余骨器多用动物肢骨的骨壁、肋骨加工而成,磨制精致。木器发现有锄型锛柄、环型抓手的复合式器柄、带圈足的长疗形盘、秤砣型器、桨等。另外,一件带边骨的篾编簸箕,十分珍贵。

陶釜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陶釜,一件稍有残缺的绳纹小陶釜,口径11.3厘米、高8.8厘米,外底有烟火熏焦痕,器内盛有一捆植物茎枝,长度约5~8厘米,单根直径一般在0.3~0.8厘米间,共约20余根,纹理结节均很清晰,出土时头尾整齐地曲缩在釜底。从现象观察,当属因故(周釜烧裂)丢弃的煎药无疑。标本经检测,定为基枝类,材料的具体药性与名称因有机质不足不能确断。传说中商初重臣尹伊发明“复方”草药,而这次出土的显然是“单方”,这一珍贵资料对研究中国中草药的起源尤其是煎药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的介绍 跨湖桥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